日前,肥乡区发布工业运行重点指标完成情况:1至7月份,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累计完成52.4亿元,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32.2%,增速全市领先。

肥乡区78家规上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,得益于全区企业与政府部门“双向奔赴”,政府完善服务机制、创新服务模式,企业竞相迸发科技创新活力,共同点燃高质量发展“引擎”。


大赛为媒订单纷至

河北辰昊传动设备有限公司2014年落户肥乡经济开发区,生产销售机床零部件。作为一家制造型企业,该公司投入到研发中的经费逐年增加。去年,通过技术攻关,公司成功研制出新产品“直驱立车主轴工作台”。


“这款新技术产品更加节能,且安装施工便捷,能为机床生产企业节约30%左右的成本。”公司副总赵大鹏介绍说。

产品虽好,但产品销路不畅。面对窘境,肥乡区科工局包联企业干部来到公司,带来了创新创业大赛的消息。

近年来,肥乡区深化企业包联帮扶机制,坚持服务好就是管理好的理念,为企业纾困解难。由该区各级领导干部联系企业,一方面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,另一方面帮助企业解决资金、技术、人才等发展需求。

“参加创新创业大赛,把你们的新技术、新产品在更大的范围展现,让专家学者评定,这样才会更有说服力。”包联干部说。

      于是,由区科工局一名副局长带队,包括河北辰昊传动设备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企业参与了2023年度创新创业大赛。河北辰昊传动设备有限公司更是凭着过硬的参赛项目,从区级、市级、省级,一路走到了全国创新创业大赛的舞台上。

赵大鹏回忆道,“大赛给每个项目10分钟的展演时间,因为我们缺乏经验,不知道如何最优化利用好这10分钟。区科工局带队领导跟我们一起过词,提出修改意见,并统筹协调比赛事务,让我们能够安心参赛。”


虽然河北辰昊传动设备有限公司止步于全国半决赛,但其产品却打出了名气,公司创新技术也在大赛上获得了行业专家的肯定。赛后,公司的应用新技术产品销量猛增了20%,慕名前来的客商络绎不绝,订单纷至沓来,其中齐齐哈尔一家企业订购的产品已经调试成功,即将投入运行。

“政府部门相关人员总是从公司最需要的地方着想,帮着我们对接大客户,协助拓展资源,提供政策信息,为我们创造了一流的发展环境。”赵大鹏说。


政府营造优良环境

“有贷款需求要参加,没有需求也要去了解有关金融政策,这是为企业未来发展储备政策信息。”肥乡区河北利仕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伟光说,他几乎每个月都会去参加区里组织的银企对接会。

今年是该公司在肥乡区化工园区建成投产的第五个年头。该公司以生产各类消毒产品为主业,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。


“从建厂开始,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跑前跑后,在环评、选址、审核等方面,为我们提供了细致周到的服务,促成了项目落地的高速度。”李伟光说。

近年来,肥乡区围绕优存量、扩增量、提能级,聚焦龙头培育,加大集群发展,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,县域特色产业提质升级成效显著。肥乡化工园区在招商引资中,始终将科技含量和发展潜力等作为重要考察因素,聚集了以派瑞特气等企业为龙头的多家企业。

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河北利仕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于此,经过几年的发展,获称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“领跑者”企业。

李伟光表示:“产品从第一代升级到第六代,背后有研发团队的持续耕耘,有公司每年拿出总收入5%的研发投入,还有就是政府部门在企业科技创新上的鼎力支持。”


创新主体“拔节生长”

从研发费用补助,到申报认定专精特新,再到搭建科技创新平台,肥乡区倾力用好助企政策,激发创新创业活力。


目前,河北利仕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拥有发明专利9项、实用新型专利11项,其自主知识产权取得不俗业绩。不仅如此,该公司还相继获称河北省制造业“单项冠军”、河北省专精特新“示范企业”、河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。

肥乡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副局长陈晓伟介绍:“在服务企业过程中,我们聚焦企业发展节点,培育壮大创新主体,实施‘科小—高新—专精特新—小巨人’梯度培育模式,高频次下沉服务企业,强化惠企政策落地,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。”

在各方努力下,肥乡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,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5家、省级科技中小企业747家、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8家,18个项目列入省千项技改项目。随着优质企业的“拔节生长”,全区创新驱动效应凸显。



来源:微观邯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