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看这串儿葡萄,紫得透亮!摘一颗放嘴里,汁水‘滋’一下就爆出来,真是甘甜如蜜。”近日,在河北省威县洺州镇赵霍寨村千亩葡萄基地,种植户赵存仁随手剪下一串巨峰葡萄,笑着递给到园的客商。
立秋时节,威县9万余亩露地巨峰葡萄已进入盛产期,正以“果大、汁甜、味浓”的姿态,掀起时下最火热的采摘与销售热潮。
天赋沃土孕“蜜果”:露地巨峰的“天然优势”
作为“中国葡萄之乡”,威县地处华北平原南缘,属温带季风气候,年均日照超2600小时,昼夜温差达12℃以上。独特的沙质土壤透气保墒,加之黄河故道的滋养,为葡萄生长提供了“天然温室”——白天光照充足促进糖分积累,夜晚低温减缓养分消耗,成就了巨峰葡萄“甜而不齁、果香浓郁”的鲜明特征。
与大棚葡萄不同,威县露地巨峰葡萄坚持“顺天时而种”:从春季抹芽管理、夏季疏果控水,全程采用绿色种植技术,禁用高残留农药,辅以有机肥和生物防虫,既保证了果实的自然成熟度,又守护了“从枝头到舌尖”的安全。
果香引客来:采摘季“火”力全开
走进威县第什营镇西梨园村采摘园,只见成片的葡萄藤上,紫黑色的巨峰果穗像一串串宝石一样,不时有游客们提着竹篮穿梭其间,孩子们举着葡萄拍照,欢声笑语与果香交织。“从石家庄开车过来的,看抖音说这儿葡萄熟了,特意带孩子体验采摘。”游客王女士一边往篮子里装葡萄,一边品尝,“比超市买的新鲜多了,孩子说比吃糖还甜,玩得也很开心!”
“我们的葡萄上午摘、下午发,当天就能送到北京、天津等城市的超市货架。”威县葡萄交易市场负责人马志国表示,每年除了京津城市,南方的市场也可以通过冷库预冷后再冷链运输,也可实现次日达。
从“一颗果”到“产业群”:富民路上扩面提质
“以前种棉花,一亩地年收入不到2000元;现在种葡萄,亩产能达4000斤,纯收入超1.5万元!”赵霍寨村民赵建奇掰着手指算账。近年来,威县将葡萄产业作为“富民工程”,通过政策扶持、技术培训、品牌打造,推动葡萄种植从“零散分布”转向“集群发展”。
目前,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10万亩,以巨峰为主栽品种,并成功发布了“威县葡萄”区域公用品牌,更连续获得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双认证。
“葡萄产业是威县的‘甜蜜支柱’,更是乡村振兴的‘绿色引擎’。目前,正在策划第六届‘威县葡萄王争霸赛’,让更多农户通过比赛‘亮家底、增信心’,还会设立‘品鉴区’‘亲子吃葡萄比赛’,也让游客知道,威县的葡萄不光能吃,还能看、能玩、能带乐趣回家。”威县县委书记崔耀鹏表示。
八月的风掠过葡萄架,串串“紫珍珠”在阳光下闪烁。此刻的威县,既是“葡萄的海洋”,也是“丰收的课堂”——在这里,自然的馈赠被用心守护,传统的农业焕发新生,每一颗葡萄,都在讲述着乡村振兴的甜润故事。
(来源:人民网—河北频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