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年前,刚刚而立之年,就已是一家矿业公司股东兼销售经理的闫建军,抽资撤股。回到老家小作镇仇家窑村承包了500多亩荒山。在大家疑惑不解中做起“山大王”。
二十年来,闫建军殚精竭虑、栉风沐雨,不仅让三条沟、两道岭改变了模样。还建设了年存栏300多头的育肥牛养殖场。又从“山大王”摇身变为“牛魔王”。
二十年后的今天,闫建军成了农林牧一体化的育坤元农业生态产业园的掌舵者,而他的生态园也成了石家庄市的龙头企业。
开弓没有回头箭,就是倾家荡产也要干下去
20年前,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,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羡慕眼馋,更何况他还是企业的股东、销售经理。当闫建军辞职承包荒山的消息传出,乡亲们都不敢相信,直到他毫不犹豫的在承包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。大家才意识到闫建军不是忽悠,是真的和这大山较上了劲。
有人为他鼓劲,也有人为他泄气,更多的人是不解和观望。因为他们不相信,一个从未在庄稼地里流过汗、吃过苦的毛头小伙,能在这鸟都不拉屎的荒山上鼓捣出名堂?
乡亲们的态度,闫建军心知肚明,虽然不言不语,但心里却憋着一股子气。他知道,开弓没有回头箭,就是倾家荡产也要干下去,只有干才有名堂!
渐渐的,乡亲们看到了建军的坚持——因为在这条崎岖的山路上,无论刮风下雨,总能看到他单薄的身影,听到他匆匆的脚步。
渐渐的,乡亲们看到了建军的决心——因为这山上传来机器的轰鸣声、还有那一座座高高的高压线塔架。
渐渐的,乡亲们看到了建军的希望——因为从山底到山腰,从山腰再到山顶,奇迹般地出现了层层叠叠的鱼鳞坑和两座大容量高位蓄水池。
“这个孩子,还真是沾”!闫建军在乡亲们口中的评价悄然改变。
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,闫建军终于让他承包的三条沟、两道岭变成了花椒打底、白杨为衫、松柏戴帽的绿山、宝山。
方圆左近的乡亲们服了,原来的同事领导服了。只要提起闫建军,看到闫建军,他们都会为他竖起大拇指。闫建军二十年荣誉加身
只要不停步,就会有路走
2004年,闫建军承包的500多亩山场绿化基本完成。但由于林木的生长期和更新期短的需要几年、十几年,长的甚至几十年,也就是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是收益的空白期。
怎么办?
就在闫建军为这件事苦恼的时候,一头蹒跚的小牛犊引发了闫建军的灵感。原来这头牛犊是之前在开山时使用的一头黄牛生产的。“对,借助山场搞养殖”。
闫建军对养殖市场开始考察。他利用以前干过销售经理的人脉关系,很快就对周边省市养殖行业的现状和市场行情有了了解。“当时咱石家庄地区还没有规模化的育肥牛养殖。赞皇和灵寿的两家养殖基地,规模小且是为供港专养。可以说育肥牛是市场空白。”当时育肥牛在国内的市场价格是6元每公斤,而供港价格是国内市场的三倍甚至更高。
闫建军是一个厉雷风行的汉子,说干就干,当年,他在山上投资兴建肉牛养殖场。
农村有句老话,说“家有万贯,长毛不算”。意思就是说喘气的活物不能算作财产,因为一旦出事可就赔大发了。“这养牛看起来轻松,可决不是投饲料喂水那样简单。”第一年没有经验,购进的肉牛品种不优,养殖技术不佳,让闫建军栽了个不小的“跟头”。那是第一批肉牛快出栏的时候,部分牛的肚子出现了反刍次数减少,瘤胃积食胀气,造成了十几头牛肚胀而死。束手无策的闫建军心疼的直掉泪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他跑山东、上山西、找专家。可给出结论是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。闫建军不信邪——人都能救治何况是牛?兽医不行就找人医。他转而拜访、求教当地几位老中医,请他们用中草药试着治疗,效果特别理想。这件事让闫建军认识到要想干事干成事,没有知识什么都白搭。从此,建军把看牛当成一件必不可少的功课,有事没事在牛棚里一呆就是大半天。他把牛的进食饮水甚至是排便都作为观察的内容,对每头牛的生长过程都详细记录。闫建军(右一)和工人在观察牛群的饲养状况
为了提高自己,初中毕业的闫建军,不仅报名参加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相关专业学习,还读完了河北科技大学管理学专业的研究生课程。正是不懈的学习和专研,让闫建军从管理、技术“小白”,变成了一个养殖的行家、管理高手。今年4月27日小作镇梅家庄村一个养殖户的牛群发生疫病,打电话求助。闫建军现学现卖。不仅保住了“牛命”,为养殖户挽回了损失,还得了一个“牛魔王”绰号。说起这些闫建军很是自豪。他研发的有机秸秆饲料效果比专业厂家成品饲料效果还要好,获得了石家庄市科技星火奖提名;他发明立体化饲料储存方法被全省推广。去年,闫建军又流转土地217亩,与河北农大合作,开发种植“两季甜玉米”。不仅为当地农业产业开发增添了新的项目和活力,也让自己的养殖场有了充足优质青贮饲料源,还能将养殖场的粪便全部还田,就地消化,增强土地肥力还有利于环境保护。
现如今闫建军的养殖场建标准化牛舍4栋,肉牛常年存栏300多头,年出栏400多头,他的育坤元农业生态产业园,成为石家庄市规模化肉牛养殖龙头企业之一。
能力就是责任,义不容辞

今天的闫建军依然是那个朴实憨厚,乐于助人的闫建军。辛庄乡大洛水村的郄彦军,是远近有名的贫困户。得知他有养牛的意愿,闫建军当即以每头低于市场价1000元的价格卖给了他四头,并包揽了技术、防疫、后期入市等所有环节。在闫建军的帮扶下,郄彦军的家庭牛场发展到了20多头,成了辛庄乡养牛大户和全县脱贫致富的典型。2019年孙庄乡银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上肉牛养殖项目,闫建军从养殖场规划设计、选牛买牛,经营管理全程无偿参与。目前存栏600多头的养殖场,成了银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骨干产业。5000多头养殖规模的平山陆枫农牧有限公司将养殖场的规划设计、技术指导也交给了闫建军。今年,闫建军还选取卢峪村和冶西河村为试点,推出了全新的托管养殖模式,以此来带领、扶持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。
“古人都知道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!只要我有能力服务社会,奉献社会就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”闫建军这样说!
来源:井陉发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