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走,我们巡逻去。”
“收到!”
10月10日20时许,在秦皇岛港口工业旅游区,微咸的海风携卷着阵阵凉意。位于园区中心区域的国际旅游港警务站,37岁的女站长王璐妮盟喊完正在值班的其他民警,穿上战术背心,点亮肩灯,打开执法记录仪,像往常一样到园区开展夜间巡逻盘查,维护辖区安全。
“我不能只做宣传,应该到一线”
“平时大家怎么评价你?”面对记者的提问,王璐妮盟爽朗地笑着说,“朋友们一般评价我是‘女汉子’。”但初见王璐妮盟,身穿便装的她,笑容甜美,长发披肩,偏瘦的身材很难让人联想到她是一名警务站站长。
“王站长,来巡逻了啊。”
“任经理,今天晚上咱们都去哪儿巡逻了?”10月10日21时,正在巡逻的王璐妮盟遇到了协助治安巡逻的秦皇岛港口工业旅游区“港航义警”夜班经理任立伟。
“刚才巡逻了大码头和小码头,发现翻越护栏的游客,我们进行了劝阻。”任立伟回答完,又说明了当天夜间的巡逻进度和安排。王璐妮盟(右)在巡逻时与“港航义警”沟通
沟通完,王璐妮盟和值班民警继续在园区巡逻。巡逻盘查是警务站民警每天的工作之一,园区内哪里可能有隐患,什么地方要重点关注,都被王璐妮盟牢牢地记在心里。慢慢地,她也跟园区的店主们熟络起来,每次见面,除了唠几句家常,还要询问几句:店里有没有准备灭火器?监控安装是不是规范?闭店后门窗是不是关好了?……
22时40分,王璐妮盟和值班民警又来到新港湾集装箱码头进行安全巡视,夜幕下起重机起起落落,如巨人一般。
王璐妮盟出生于1987年,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秦皇岛姑娘。受港剧《鉴证实录》的影响,王璐妮盟从小就梦想着成为一名警察,为了追寻梦想,2014年她放弃原本的教师工作,考入港航公安局政治处宣传科,成为一名民警。
从警10年来,王璐妮盟一直觉得自己是一名“假警察”。“我不能只做宣传,应该到一线,去匡扶正义。”2024年2月,机会来了,王璐妮盟被调到国际旅游港警务站担任站长。
警务站的第一位女站长
“第一印象就感觉她很亲切,但也是头一次接触女站长,说实话,刚开始确实有些顾虑,担心后续值班和备勤的问题。”国际旅游港警务站民警张赫俊回忆自己对王璐妮盟的“初印象”。
2月的秦皇岛港,正值冬季,凛冽的海风吹拂过港口的每一个角落。王璐妮盟告诉记者,得知要来警务站工作后,内心既紧张又兴奋,“想着要迎接新的挑战,还有些期待。”
投入到警务站的工作后,王璐妮盟发现,警务站的工作与之前的宣传工作非常不同,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轰轰烈烈,大多是一些琐碎的小事,面对形形色色的人,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警情。王璐妮盟正在巡逻
说到第一次出警,王璐妮盟记忆犹新,是一起游客在园区丢失手机的警情,由于丢失地点距离监控较远,且手机没有打开定位功能,找寻难度较大。王璐妮盟一时没有头绪,最后在同事的不懈努力下,通过一点点线索成功找回了手机,让她对基层民警有了新的认识。
“虽然是件小事儿,但我觉得很了不起,很厉害,不仅要考验民警的分析能力,还要通过普法宣传,让捡到手机的人心服口服地主动交出来。”王璐妮盟说。
经过半年多的历练,王璐妮盟在一次次出警办案中成长起来,也更加从容了。园区内有儿童走失,王璐妮盟组织警务站民警积极搜寻,调取监控,很快就在离事发地500米的地方找到;有年轻人在园区内骑摩托车被义警拦下不服气,王璐妮盟到达现场后,通过耐心沟通,科普法律知识,避免了冲突的发生;半夜12点,已经下班的王璐妮盟接到同事电话,称园区内有一名醉汉“发酒疯”,王璐妮盟立即从家赶到现场处理……
如今,张赫俊的顾虑早已烟消云散,“盟姐非常负责,也很有能力,只要我们遇到问题,她都会跟我们一起处理。她从女性的角度分析问题,能更好地引发当事人的情感共鸣,让我们更好地处理一些问题。”
24小时值守的“平安灯塔”
刚到重阳,秦皇岛市最低温度已降到7℃。傍晚时分,一群大雁在国际旅游港上空划过,有时排成“人”字,有时排成“一”字,朝西南飞去。这里是秦皇岛港最早建成的码头,被称为秦皇岛的“开埠地”,充满历史感的工业建筑,浪漫的海滨风光,是游客拍照留念的网红打卡地。
国际旅游港警务站就位于这个园区的中心区域,于2019年9月9日投入使用,为了保障辖区安全,民警24小时值守。
“我们警务站就是百年开埠地的‘平安灯塔’。”王璐妮盟指着远处海岸上一座亮着的灯塔,笑着说。国际旅游港警务站
2024年3月25日,受台风影响,秦皇岛沿海地区海风呼啸,暴雨倾盆,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,让王璐妮盟至今难忘。当日8时,国际旅游港警务站突然接到情指中心指令:国际旅游港帆船营地一艘价值50万的大型快艇因在泊时缆绳断裂“不翼而飞”。如果快艇漂到20万吨级作业船舶的航道上,极有可能发生碍航事故。
接警后,国际旅游港警务站立即联合水陆特巡警支队,驾驶“港航公安”号巡逻艇在港区海域开展搜寻工作。王璐妮盟回忆,当时海上的阵风已经达到了6级,高约2米的涌浪伴随着暴雨,海面能见度非常低,搜寻两个多小时后,民警才在海面发现了一艘不断摇摆的白色快艇,但由于风浪太大,巡逻艇很难靠近。
强风、涌浪、暴雨,白色的快艇漂航速度很快,民警们必须争分夺秒。在没有参照物的茫茫海面,民警只能利用海浪涌动时产生的高低差,待巡逻艇和涉险快艇抬到等高位置那一瞬间,才能伺机跳到快艇上。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,巡逻艇终于成功接上了遇险的快艇,解除危机。
“当人民群众和海上船只遇险时,我们必须以最快速的方式到达事故地点,第一时间对人民生命财产实施救援!”王璐妮盟说。
办好群众的每一件小事
国际旅游港警务站一直保持着手机找回率100%的纪录,“有的丢失的手机甚至都被带到黑龙江、江苏了,我们都给失主找回来了。”王璐妮盟自豪地说。
在国际旅游港警务站楼道的一面墙上,挂着今年以来收到的21面锦旗,还贴着3封感谢信。“一次次办好案件,一次次接受群众的表扬,也让我增加了对基层工作的认同感,基层工作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件,但我们一天会办很多个小事,解决群众最棘手的问题。”王璐妮盟说着,嘴角露出微笑。
从“以笔为枪”的“最美警花”到雷厉风行的“女站长”,8个月以来,王璐妮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,也和同事之间建立起稳固的信任。
“我们是一个团队嘛,信任是很重要的。”王璐妮盟自豪地说,经过日积月累的合作,她和同事之间也达成了默契,在出警现场,有时候一个眼神,一个手势,对方就能心领神会。王璐妮盟(右)和警务站两位民警
王璐妮盟回忆,有一次海边突降大雨,大家要到秦皇岛港大码头检查设备,以防设备被风刮落伤到游客,当时警务站只有一把伞,大家你让我,我让你,最后身上都淋湿了。“这样的小事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,大家已经不单单是同事,还是朋友亲人。”
起初,王璐妮盟决定放弃宣传工作来到基层一线时,她的爱人并不是很支持,但后来看到她和民警们忙碌的身影,一次次解决了警情,也默默地认可了。“他也不善于表达,但只要我没回家,他就不睡觉,即使有时候我忙到凌晨,回家看到他还是醒着的。”
王璐妮盟告诉记者,她的儿子正在读小学一年级,有一次儿子跟爸爸说,长大后要当警察,像妈妈一样,听完之后,让她感觉心里特别温暖。说到这些,王璐妮盟眼眶湿润了。
“打铁必须自身硬”,近期王璐妮盟考取了民用无人机驾照,下一步还打算学习开船,“一警多能”是她未来的目标。
国际旅游港的傍晚,夕阳渐落,挂在港口的起重机上,波光粼粼的海面被染成金黄。游人渐疏,一个小男孩突然跑到正在巡逻的王璐妮盟面前,稚嫩地敬了个礼。这一刻,一颗关于勇气与正义的“警察梦”种子,也许正在悄然生根发芽。
来源:纵览新闻、秦皇岛市公安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