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12日清晨,定州市新开通的10路公交车首班车缓缓停靠在孟家庄村东站。挎着布包的王奶奶和几位老姐妹笑着上车:“以前开‘老头乐’进市里,子女总是提心吊胆。现在两块钱就能坐空调车,安全又舒坦。”随着该线路的正式开通,这个紧邻国道G337的孟家庄结束了没有公交车进村的历史。
国道改造:
3公里“危险走廊”变身安全通道
“大货车贴着电动车呼啸而过,每次接送孩子我都捏把汗。”村民李大姐的担忧,也是孟家庄村民共同的心声。孟家庄村紧邻国道G337,是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,这条晋煤外运要道车流量大、往来大货车多,存在一定安全隐患。高兴杰(左)张立辉(中)郑栩锋(右)
“我们三个都是公路人、高级工程师,看到村民每天贴着货车穿行国道进出村,就像有根刺扎在心上。”驻孟家庄村工作队第一书记、省公路中心农村公路部副部长张立辉告诉记者,工作队其他两名成员,省公路中心规划财务部科长郑栩锋和养护保通部高兴杰点头附议。
2024年1月2日,张立辉和队员们刚到孟家庄村,便发现国道G337穿村而过,虽然交通便利,但未设置慢车道,排水沟也年久失修,让这条“黄金通道”成了“危险走廊”。
2024年5月,随着大型机械进场,沉寂的村庄沸腾起来。工作队争取到1067万元省级资金,对全长2.958公里的国道G337黄榆线西南佐村至定州曲阳界段开展大修工程。施工期间,工作队多次赶赴现场查看施工情况、优化施工组织、强化安全管理。7月上旬工程完工。改造后的国道G337通行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,路侧排水沟强度和美观度得到了很大提升。
“工程完工后,国道G337穿村路段依然存在南侧绿化隔离带接入口密集、无排水设施,北侧无隔离设施等问题,对主路行车干扰较大。”张立辉介绍,针对这些问题,工作队多次实地查看调研,并与长安街道办主要领导、社区“两委”干部多次召开专项研究会,先后4次邀请交通设计单位技术人员到村勘察现场,决定对国道G337过村路段交通安全设施进行精细化提升工程。目前,该项目申请已获批复,核准项目资金267万元,由省级全额投资。
公交进村:
20分钟一班直通市区
最让村民津津乐道的,是工作队的“遛弯办公法”。工作队三人组总揣着笔记本在巷子里转悠,遇上乘凉的老人就蹲下唠家常。村民们评价他们:“这些干部不摆架子,办实事!”通过唠家常,工作队了解到孟家庄村离定州市区只有十几公里,但没有公交线路,村民只能依靠电动车、老头乐等交通工具进市区,不仅安全隐患大,而且遇到恶劣天气更是出行艰难。
工作队积极与定州市公交公司沟通协商,增设了一条10路公交线路,2月12日开通。该线路在孟家庄村东、西两侧各设立一个站牌,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。公交车平均每20分钟一班,票价仅需空调车2元、非空调车1元,大大降低了村民的出行成本。
村东的公交站牌就设在定州缂丝展览馆门前,不仅方便了村民乘车,还吸引了很多外来游客前来参观游览。
孟家庄村曾获得国家和省“历史文化名村”“中国传统村落”等多项荣誉称号,2021年6月,国务院公布定州缂丝织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工作队驻村以来,多次到孟家庄各个文化点调研,学习参观定州缂丝展览馆,并与长安路街道和村“两委”座谈交流,共同探讨如何夯实基础、拓展项目,以推动缂丝技艺传承、衍生品制作等,打开文旅发展新局面。
目前,工作队正积极协助村“两委”干部争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,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发展。随着定州10路公交车的穿梭往来,村民们可以乘坐公交前往市区购物、就医,享受城市生活的便捷与美好。同时,公交车的开通也为孟家庄村的文旅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,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。
记者临行前,站在定州缂丝展览馆门前,定州10路公交车正载着赶集归来的村民和慕名而来的游客,驶向炊烟升起的村庄,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来源:河北交通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