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夏时节,蝉鸣阵阵,石家庄井陉矿区贾庄镇贾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,墨香四溢。一群青少年屏息凝神,执笔习字,在银发志愿者的指导下,感受着硬笔书法、毛笔字、面塑与楹联文化的千年积淀。这场坚持了整整九年的暑期书法公益课,已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。自2016年至今,这间翰墨飘香的教室始终恪守“零收费、纯公益”承诺,累计为百余名乡村青少年点亮传统文化心灯。

“孩子能免费学书法、学楹联,老师都是村里的老人,我们特别安心!”一位在教室外驻足观望的家长由衷感慨。教室里,各年龄段的孩子们齐聚一堂,分享学习心得,银发志愿者穿梭在孩子们中间耐心的辅导,为孩子们带来了一段充实而特别的假期时光。

课程设置涵盖硬笔书法打基础、毛笔书法悟神韵、面塑技艺传巧思、楹联文化识精髓四大板块,聚焦“本土文化传承与综合素质提升双重目标”,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暑期课堂。据社区负责人介绍,书法班开办至今,已累计惠及青少年超100人次,成为当地暑期一张闪亮的“文化名片”。

课堂的灵魂,是一群令人肃然起敬的“银发”志愿者。他们或是退休教师,笔锋遒劲,学养深厚;或是民间老艺人,一双巧手能将面团幻化为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、神话人物;或是深谙乡村礼俗、精通楹联之道的乡贤耆老。“练习书法不仅能避免孩子们暑假期间沉迷手机,还能传递书法的魅力,特别有意义。”70岁志愿者苏金喜介绍说。

贾庄社区副书记马彦说,书法班向本村及周边村学生无条件免费开放,为社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免费、安全的活动场所,对留守儿童、双职工子女而言,这样的课程既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,也让孩子在集体学习中感受到陪伴与关怀。从素质培养到文化传承,从关注个体需求到聚焦群体关怀,贾庄社区公益书法班为社区居民搭建了一个互动平台,孩子一起练字、家长在等候区交流经验、退休老人作为“助教”分享心得……这种互动让社区从一个居住空间,变成一个有温度的“文化共同体”。进一步凝聚社区共识,让“文化惠民”落到实处,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。


(来源:河北新闻网)